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数量致胜 (第5/6页)
载二百四十吨货物飞行数千公里的运输机就制造了三千架,而在同一年,美国总共也就制造了不到一千架战略运输机。 更重要的是,运载能力达到三百六十吨的dy-2也是一种便于制造的运输机。 根据厂商报价,dy-2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出厂价只比dy-1高了百分之十五,而其运输能力比dy-1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总体运输效率提高了百分之百,因此其效费比超过了dy-1。 结果就是,这种在二零五三年下半年投产的运输机,在当年就生产了两千架。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空军战略空运部队为战争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战术航空兵与战略航空兵,因为正是超强的战略空运力量,使中国陆军能够实行全新的进攻战术,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广袤的大陆战场上作战时的后勤保障与兵力投送问题,为最终击败俄罗斯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如果采用传统战术,击败俄罗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那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足以抵消所有军事劣势,使任何一支入侵俄罗斯的军队遭受灭顶之灾。 从某种意义上讲,牧浩洋与戚凯威坚持推进陆军战术改革,就与此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二零四五年,即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中国军方就做了一次针对俄罗斯的战略预演,随后在二零四八年,即决定dy-1量产之前,中国军方又做了一次战略预演,而这两次预演的结果既然不同,前一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