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八十章 转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转变 (第3/5页)

为在太平洋舰队覆灭后,中国海军有富余的舰载航空兵。

    问题是,在战略上,中国海军肯定消耗不起。

    如果不能避免消耗战,中国海军就永远无法夺得战略主动权,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必须以保存实力为主,甚至得为此放弃难得的战略反击机会,从而让美国有条不紊的完成战略计划。

    真要打成这个样子,中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问题是,如何改变?

    牧浩洋知道要改变、龚继飞知道要改变、连周渝生都知道要改变,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改变。

    要知道,航母称霸海洋一个多世纪,从来没有被取代过。

    在谁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的情况下,牧浩洋回到了问题的原点,即寻找一种效率更高的打击方式。

    事实上,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从这个本质出发就不难发现,航母能够取代横行海洋数百年的战列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远远高于大口径火炮,不但能把弹药投掷到更远的地方,投掷能力也高得多。

    这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在单位距离内的投弹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强大的战列舰的单位投弹量也不到每分钟每公里两千吨,即在一分钟内向四十公里外投射四十五枚一吨重的炮弹。虽然一艘排水量只有一半的攻击型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战斗机的单位投弹量只有每分钟每公里一千吨左右,即七十架战斗机在一个小时内向四百五十公里外投掷两吨重的炸弹或鱼雷,但是在攻击阶段,即除掉中途飞行时间,这个数值能够达到每分钟每公里五千吨以上。如果算上舰载战斗机在打击距离上的优势,打击效率明显高于战列舰上的舰炮。随着航空技术发展,舰载战斗机的打击效率将继续提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