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转变 (第4/5页)
而在火药时代的技术基础之上,舰炮的打击效率很难得到实质性突破。比如几十年后,一艘超级航母的舰载航空兵的单位投弹量已经达到了每分钟每公里二十万吨,是战列舰在顶峰时期的一百倍。 只是,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已经威胁到了舰载航空兵。 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大型综合战舰在只配备一套打击系统时,单位投弹量达到了每分钟每公里八千吨,如果配备了三套打击系统,还能提高两倍,相当于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新技术,电磁炮在最终攻击阶段的单位投弹量能达到每分钟每公里四万吨以上。也就是说,只需要五套打击系统,其瞬时打击效率就相当于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 当然,电磁炮也有缺陷,比如投送距离不够远。 只是,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技术上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 从理论上讲,电磁炮的射程已经没有限制了,因为中国海军早就开发出了一种初速能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电磁炮,配合适当的炮弹,就能用电磁炮向近地轨道发射人造卫星,也就具备了全球打击能力。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实现。 只是与航空兵相比,电磁炮确实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不需要过于在乎战损率。除此之外,还有更高的突防效率、更突出的打击效果、更高的火力密度等至关重要的优势。 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电磁炮取代航空兵承担远程打击任务,就不再是幻想了。 事实上,正是这些因素,使电磁炮拥有比航空兵更高的打击效率,也就具备了取代航空兵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是说航空兵不重要了。 从某种意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