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泰山寻踪 (第5/9页)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 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朝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 但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