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四二五章 阅卷潜规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二五章 阅卷潜规则 (第4/6页)

一个优秀人才而感觉惋惜,所以这届会试,李东阳作为主考,同时也肩负为礼部会试排定名次的责任,便将王守仁的名次稍微提高到会试第十名。

    如此一来,便增加了王守仁中状元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都是作为潜规则存在的,不能对外公布,李东阳对于王守仁的字又十分熟悉,在看过王守仁殿试的文章后,他还是很满意的,但就是李东阳也不得不承认,在殿试的这三百份考卷中,回答得宜,而且文采斐然甚至有治国思想的好文章比比皆是,王守仁想突出重围中状元,十分困难。

    无论怎么说,他还是正正经经在王守仁的卷子上画了个圈。

    殿试的阅卷,基本要在第一天就完成,工作量十分巨大。一个阅卷官要看三百份考卷,一份卷子又普遍在两三千字以上,能从头到尾看完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内阁大学士也不可能把所有卷子都仔细审阅一遍,这便是为何殿试会特别选出会试前十考卷进呈的原因。毕竟会试是通过半个月的阅卷,从各房的同考官,到主考官,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加上会试所考试之内容又十分全面,更容易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比之殿试要正规许多。

    制定这样一个潜规则,其实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负责。毕竟殿试只考策问,考察面相对狭窄,若真有人本身才学品德非常一般,只因为殿试做了一篇好文章,就被擢为状元,对那些莘莘学子来说太不公平。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当天阅卷结束,次二等的考卷会直接填写皇榜,列入三甲中,而上一等的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