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二五章 阅卷潜规则 (第3/6页)
位读卷官还非常欣赏这位考生,那么这名考生就会幸运地先获得一个圈的成绩。 理论上来说,十四名阅卷官要把所有三百份考卷都看一遍,读卷官觉得文章优异,就会画个圈,若是觉得狗屁不通则直接画叉,若是不好也不坏,那什么都不管。 最后文章好坏优劣,全看考卷中圈和叉的数量。 但实际cao作并非如此。 所有考卷,要先交给三位内阁大学士,就是俗称的阁老来审阅,让阁老先定基调。 阁老的意见往往是最重要的,在这次礼部会试中,三位阁老分别是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他们三位的意见基本关系到考生最后的排名。 最后所有考卷会分为三等,上一等、次二等的考卷会被分别列开,所谓的上一等,就是卷子上圈比较多,次二等则是圈比较少,或者叉比较多。 最后再从上一等中选出十份特别优异的文章,进呈皇帝,由皇帝判定最后的一甲和二甲前七名,排名座次。 为了彰显礼部会试前十名的重要性,礼部会试前十名的考卷基本会被进呈,这也算是殿试中的一个“潜规则”,弥封官通常会知读卷事,他们的任务除了要将所有考卷糊名,还要将会试前十的考卷告知三位阁老知晓,这十份考卷先由阁老阅卷,直接被列入上一等。 最后在选拔考卷时,这十份不出意外的话,将有*份入选前十,甚至十份全数进呈也很常见,这也是李东阳在礼部会试放榜后,要特别拔擢王守仁为前十的根本原因所在。 李东阳对王守仁十分欣赏,早在上届礼部会试结束,他就为国家没能选拔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