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_第四二一章 礼乐之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二一章 礼乐之治 (第4/6页)

高的位置。

    第三题算是四道题中一个区分优生和差生的关键点,属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若考生对这二人不熟悉,想把这道题回答好是有些难度的。在没有考试大纲的情况下,考生未必会去研究叔孙通和诸葛亮二人到底在礼乐之治上有什么成就,单从题面上来回答,文章所论必会有失偏颇。

    沈溪基本是看一题,便在草稿纸上做一题,一共四道题,前三道题的文章全数在草稿纸上写好后,他才着重考虑最后一道题,这是四道考题中所占议论比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第四题的开篇就把问题给点明:“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创业”

    这道题问的是,当今大明朝礼乐为何也比不上尧舜禹三代该何从

    通览四道题,都是在围绕礼乐之治,而且是皇帝通过思考和感慨,一步步引申出来。既有对历史的反省,也有对现状的遐思,连弘治皇帝自己都不敢说已找到确切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众贡士之手来帮皇帝排忧解惑。

    殿试考的已经不完全是士子的知识面,以及写八股文、议论文的能力。而是要考士子的。

    所谓的,听起来很深奥,但总结起来,不过是要在儒家思想下,分清天地君亲师的主次关系,知道帝王御民和愚民的手段,帮皇帝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至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尚在其次,重点是让百姓认清楚皇帝治国那是“天赋皇权”,不能撼动帝王的统治。

    历朝历代的帝王,追求的皆不过如此,儒家学说之所以得到推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