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_第123章 讲众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讲众生 (第2/4页)

担相应的罪业。

    就像法律在惩处犯罪集团时,其中某些人虽然未直接参与杀人、抢劫或诈骗,身处犯罪集团,参与其他相关事务,并从犯罪所得中获利,那么,同样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我们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都是共业所感。

    我到过玄灵大路多次,那里风调雨顺,少有灾害,环境非常和谐。

    生活其间的人,对自然怀有真诚的关爱之心,不会随意践踏一草一木,更不会随意伤害动物,哪怕是微小的动物。

    所以,大自然也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让人们在它的怀抱中得到滋养。

    反之,如果不懂得保护自然、尊重生命,只是不计后果地盲目开发,将生态环境破坏殆尽,那么,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

    别业,则取决于个体行为,由此招感属于个人的业报。

    比如在普遍富裕的国家中,也存在一无所有的赤贫者;在普遍贫穷的地区里,也存在应有尽有的富贵者。

    又比如,常人所看到的景象,在色盲者眼中,又是另一番景象;常人所听到的音声,在重听患者的耳中,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别业所感,是由不同业力招感的个别果报。

    所谓引业是业力招感的总体果报。

    有情生命在延续过程中,是上升天道、继续做人,或是堕落地狱、沦为畜生,皆由引业决定。

    假若没有引业作为动力,生死也就随之结束了。

    唯识三十论中,有这样两句话:“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前面的业力结束,新一轮的业力又继续产生,然后再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