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_第123章 讲众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讲众生 (第1/4页)

    “没有听明白,请玄奘法师,再讲讲啊!”

    “如何判断某一业力属于定业或不定业呢?”

    西门飘雪说道。

    “那我就再再讲讲啊?”玄奘法师说道。

    首先,根据行为动机判断,考量这一行为是否故意造作。

    若是有心为之,便属于定业。

    若是无心造作,如无意间伤害到其他众生,虽也造下业力,多属不定业,将来可能受报,也可能不受报;可能报得重,也可能报得轻。

    其次,根据对治情况判断。

    若是造业之后立即以忏悔进行对治,即使所造是定业,也可能因此产生变化,成为不定业。

    就像做了错事之后,若能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补偿,可能扭转原有矛盾,化解原有问题。

    反之,非但不求忏悔,甚至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鸣得意,可能加深对方的仇视,加重未来的报应。

    佛教特别提倡忏悔法门,以此消除业障和违缘。

    所谓共业,指相同行为形成的业因,将会感得同样的果报。

    所谓别业,是指个别不同的业因。

    对于每个人来说,身体有强健、衰弱的不同,容貌有端庄、丑陋的不同,生活条件有富裕、贫困的不同,这些都属于别业所感。

    共业,取决于众生共同的行为,或是有共同利害关系的行为。

    比如同在屠宰场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直接参与宰杀。

    虽然他们没有直接造作杀业,但只要处在这个利益集团中,收入中包含因屠宰而产生的利润,就不能脱离与杀业的关系。将来招感果报时,自然也要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