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广泛动员 (第5/6页)
对中国来说,这则意味着能够充分利用印度的人力资源,获得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与产能巨大的工厂。 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获得的战争红利。 到大战爆发时,印度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向中国出口数万亿元的货物,同时从中国进口数万亿元的产品。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纺织品、鞋类、成衣、生态农产品、家具与装饰品,而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主要是工业机器、汽车、飞机、高端电子产品、新型船舶与工厂农产品。 频繁的双边贸易往来,已经使印度融入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体。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印度不但建立起了轻工业体系,还在重工业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大战爆发的这一年,印度的钢铁产量达到了四千七百万吨。 虽然与真正的工业强国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同一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三点八亿吨、美国为三点二亿吨、俄罗斯为一点七亿吨、欧盟为二点四亿吨,连巴西与南非都超过了一亿吨。但是纵向比的话,这个成就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爆发前,印度的钢铁产量也就只有五千万吨。 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在重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其地位大幅度提高。 要知道,战争期间,重工业至关重要。 别的不说,到二零五四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突破了五亿吨,可实际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