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二章 牧浩洋计划 (第6/6页)
战后仍然能够获得足够多的订单,获得调整生产力的机会。又比如,黄瀚林提出用技术出口抵偿债务,就是在为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做准备。还比如,在美国的占领问题上,黄瀚林最后做出的承诺就与美国重建有关。 由此可见,“牧浩洋计划”的核心内容,不是使战后经济变得繁荣,而是要确保全球经济在大战结束之后,仍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战时订单消失而引发大萧条。事实上,这也正是与“马歇尔计划”最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落实下来的时候,很多地方就与“马歇尔计划”没有什么区别了。 比如,在安置退役军人的时候,牧浩洋就鼓励其参加战后重建工作,并且想方设法的提供便利条件。 后来,中国出台了一项政策,即允许退役军人加入驻地所在国的国籍,帮助驻地所在国进行战后重建。这项政策,直接导致大约五百万中国军人在大战结束后的三年内,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成为美国进行战后重建的主要力量。当然,这也与美国的国情有关,即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在将近八千万美国男性死于战争之后,女性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八。结果就是,美国在战后严重缺乏主要社会劳动力,急需获得新移民。 不管怎么说,牧浩洋推出的战后重建计划,绝对是文明的一大进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