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下霸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 水下霸主 (第2/5页)

   这种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二千二百吨,配备三百吨第一代燃料电池,最大潜航续航力只有六千五百公里,最大潜航速度三十五节,配备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与两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十八条、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两批,全部采用第一代燃料电池,从第三批开始才更换为第二代燃料电池,前两批也在进行中期改进的时候,换上了第二代燃料电池。

    “黄貂鱼”级的最大优势就是成本。

    算上设计与研制经费,在燃料电池的制造成本还没降下来的情况下,第一批八艘的造价也仅相当于两艘099型攻击核潜艇,第二批的造价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时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在剔除了设计与研制经费之后,“黄貂鱼”级的造价仅相当于099型的八分之一。

    当然,也许有人认为,潜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设施,维持费用更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黄貂鱼”级的编制只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军官,仅相当于攻击核潜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对核反应堆进行维护保障的问题,所以维护费用只有攻击核潜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综合成本上,“黄貂鱼”级的优势更加突出,还不到攻击核潜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已经分五批订购了四十八艘该型潜艇。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装备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给了盟国。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个盟国订购了三十多艘,另外还有数个友好国家订购了二十多艘。“黄貂鱼”级的最终产量超过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与第二批次的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