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九十三章 同化政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同化政策 (第2/6页)

没有多少重工业,因此在战争期间只遭到三次较小规模轰炸,大部分基础设施都保存完好,平民也没有大规模撤离。战后,大批中国军队进驻京都,给这里的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别的不说,在最为艰难的二零三六年,京都的酒馆就至少创造了十万个就业岗位,帮助五十万日本人获得了生存的必须物资。此外,驻军带来的经济效应还使京都首先恢复了电力供应,出现了一些以生产生活物资为主的手工作坊,以及为驻军服务的服务性行业。

    日本新政府选择京都,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日本的战争创伤正在愈合,只是仍然随处可见战争的痕迹,以及造成的长期影响。

    对牧浩洋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京都街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乞丐。

    与印度的乞丐不同,京都的乞丐以少年、特别是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少女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孤儿。

    严格说来,牧浩洋也是孤儿。

    虽然在他看来,日本这个民族本身就有罪,因为是所有日本人通过民主制度,共同把军国主义推上了历史舞台,不但给自身带来了灾难,也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是与所有理智的成年人一样,牧浩洋并不认为日本的儿童也有罪,因为他们不但没有选举权,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

    来到京都后,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中日联合孤儿救助中心”。

    在他的要求下,庞跃龙专门抽调了一支部队,在日本各地建立孤儿院,并且从救助物资中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