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 (第3/6页)

,中国航空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比美国落后了五年左右。比如j-31/j-33的发动机的推重比不到二十,而f-44的发动机达到二十五,美国新开发的发动机更是超过了三十。这种技术上的差距,既让中国战斗机更有特色,即有着较为明显的性能侧重,也迫使中国空军不得不加快战斗机的更换速度,并且限制了每一种战斗机的采购数量。j-20的采购量只有六百架左右,而f-22a就被美军采购了上千架,后来的几种战斗机无不如此。

    到了f-44的时代,美国空军也采用了类似的发展方式。

    与中国空军不同的是,美国空军更多的是把新式战斗机当成技术储备,没有同时采购与装备好几种性能相当的战斗机。

    当然,到了f-44之后,美国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太明显,小步快跑成了必然选择。

    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与美国均在第五代战斗机还具备改进潜力的时候,着手研制第六代战斗机。

    当时,中国空军赋予新式战斗机的代号是“j4”项目。

    参与竞标的不但有成飞与沈飞这两家国营企业,还有好几家民营企业,包括已经在大型电动运输机项目上绽露头角的龙飞集团,以及在支线客机制造领域拥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振翔集团,以及由台湾企业出资成立的华空集团。除此之外,之前很少在战斗机领域有杰出表现的西飞集团与南飞集团也加了进来。

    结果就是,总共有七家厂商参与竞争。

    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开发战斗机历史上,参与竞争厂商最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