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 (第2/6页)

代,实际上是美苏冷战结束之后的事情,在美苏冷战期间,双方采用的都是紧盯对手的发展策略,或者说前苏联在研制战斗机的时候,都有极为明确的目的,即针对美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在美苏冷战高峰时期,及二十世纪六零与七零年代,美国与前苏联都装备了好几种战斗机,而不是由一种战斗机担纲。直到美苏冷战结束,军事对峙降温,美国才放慢了战斗机的发展速度。

    显然,这种情况,并不适合二十一世纪四零年代。

    要知道,中美冷战比美苏冷战更加激烈,对抗强度更高,双方都不可能等到技术成熟再来研制新式战斗机。

    说得更直接一点,在中美冷战的大背景下,成本已经是次要因素了,关键是在技术上超越对手。

    如此一来,在发展新式战斗机的时候,双方都采用了小步快跑的方式。

    这一点,在中国空军身上体现得最为明确。

    从j-20开始,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就一直以五到十年为一个周期,逐步提高基础技术水平,比如j-22/j-25采用了更多新技术,比j-20有所提高,而j-30/j-32又在j-22/j25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j-31/j-33则是在j-30/j-32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战斗机之间实际上都不存在明显代差。

    中国空军采取小步快跑的发展方式,也是逼于无奈。

    虽然j-20是世界上第二种重型制空战斗机、第三种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但是比f-22a整整晚了二十年。在研制j-31/j-33的时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