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最后冲刺 (第5/6页)
迹。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日本造船厂。 导致日本战舰施工进度缓慢的众多原因中,外界因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拿“比睿”级巡洋舰来说,其主要电子设备半数以上来自美国,包括最为核心的综合雷达系统。在美国企业供货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战舰的建造进度自然快不起来。当时日本海军增建的几种大型战舰中,驱逐舰的进度相对较快,主要就是“臻名”级与“白根”级的大部分关键设备都已实现国产。 正是如此,日本海军增建的潜艇也没能按进度施工。 要知道,“春潮”级使用的小型核动力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来自美国与加拿大,而美国已经根据“华盛顿条约”中的规定,在对日核查工作完全结束之前,禁止向日本出售任何涉核设备。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日本的造舰计划以二零三六年为准。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三菱与富士重工新船台的开工典礼。 与李明阳的判断完全一致,这四座新船台建成之后,承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只是,即便日本当局以战时标准制订建造计划,第四批“飞龙”级航母也不可能在二零三八年底之前服役。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在新船台落成之后,二部收到了一份情报,即日本很有可能开建一种全新的航母,性能比“飞龙”级有大幅度提高。随后一些西方新闻媒体也做了报道,宣称日本的新一代大型航母采用了新式舰体。 根据这些情报与消息,海军认为日本的新一代航母与c3类似。 由此引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