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五十四章 最后冲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最后冲刺 (第3/6页)

度高于j-30,设计标准并不一样,所以成飞专门为j-32准备了一条生产线,j-32的量产工作不会对j-30产生影响。

    事实上,j-32的进度差不多延迟了一个月,为此成飞支付了一笔违约金。

    j-32的小规模量产数量只有十二架,其中两架进行地面系统测试,十架由海军进行上舰测试。

    这也是j-32与j-30验收试飞的最大区别。

    做为舰载战斗机,j-32必须首先完成上舰测试,即证明能在航母上部署、以及正常执行作战任务,才会进行武器系统测试。如果连航母都上不去,或者上去后无法使用,也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当然,这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j-32的上舰测试不但完全达到了海军的要求,还有意外惊喜。

    为了搭载zy-1舰载预警机与j-15b重型战斗机,“长江”级与“昆仑山”级航母的机库净高都为七点二米,而j-32采用了无尾气动布局,既没有水平尾翼,也没有垂直尾翼,最大高度不到三米。如此一来,机库就能采用双层布局,即在原本只能放置一架战斗机的地方安放两架战斗机。

    只是,需要对机库做一些改进,比如增添双层机位的相关设备。

    毫无疑问,增加载机数量,绝对能让海军喜出望外。

    在与j-25m混搭,所有zy-1都留在机库内的情况下,“长江”级的机库容量至少能提高百分之四十,“昆仑山”级则能提高百分之六十。这就意味着,在不增加飞行甲板系留战斗机数量的情况下,“长江”级能额外搭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