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孤注一掷 (第2/6页)
。到了十一月八日,因为中国陆军第十三集团军到达,巴拉姆再次调整作战计划,又拖延了六天。 错过了时机,导致再好的准备工作都变得毫无价值。 战后,就有一些军事学家认为,如果以军能在十一月五日发动进攻,而不是纠缠于西奈半岛上的埃军残余部队,那么在第十三集团军进驻叙利亚之前,以军就有很大的把握攻占大马士革。部分军事学家甚至以此做出推断,即在得到美国直接援助之后,以色列有足够的能力在中东击败中国军队。虽然更多的军事学家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大多认为,如果以军能够及时攻占大马士革,肯定会改变战争历程,至少会迫使中国向中东增兵,从而破坏中国的总体战争计划。客观的讲,后一种可能确实存在,因为第十三集团军很难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叙利亚的广袤沙漠里与以军鏖战,最好的选择是撤回伊拉克,在兵力增强之后再发动进攻。果真如此的话,中国陆军至少得把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派过去,而且得非常及时的派过去。显然,这就得动用大量战略空运力量,从而对中国军队在其他方向上的部署产生影响。 说得严重一些,如果以色列在第十三集团军到达之前攻占了大马士革,中国很有可能在战争的前两年内被迫采取战略防御。原因很简单,只要以色列稳住了战局,美国最多只需要增派一到两个师的地面部队,以及少量空中力量,之前部署在亚丁湾的第四舰队肯定会前往东印度洋,堵住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的通道,或者抽调一支舰队前往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