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九章 论英德 (第3/6页)
断的在寻找商品市场,荷兰的出现,让他看到一丝希望。 “目前建设兵团的许多业务都在亏损,棕榈油利润的37%都补贴给了种植业,如果我们再给点压力,荷兰说不定会松口。”许辉脸色阴晴不定。 这几年的无序扩张,吓到了许辉。 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5%,各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预计1907年南华钢铁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1908年突破2000万,而南华社会总需求却并不高。 电炉,转炉等新技术运用,效能不止翻倍,例如用平炉炼钢需要7个小时,吹氧转炉只需要10分钟。(刘一鸣听过吹氧转炉,提过一嘴。) 电炉是炼有特殊要求钢材的。 “曾经荷兰发达是因为荷兰拿来的农产品不要钱,用子弹购买产品,卖多少都可以,让他做中间商……我们能给他们多少利润?”刘一鸣问到了灵魂问题上。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南华的农产品可以进入英国,但是根本竞争不过。 首先,南华本土小麦产量并不高,英国主食小麦。 其次,英国在全世界可以找到(武力)足够低价的优质小麦。 最后,南华小麦的质量并不如美国和沙俄小麦,还有长距离运输成本。 南华只能将粮食变成酒精,运到英国去出售——成品酒或医用酒精。 前者要缴纳重税,后者市场并不大。 有前车之鉴,许辉也就不在挣扎这个问题,荷兰人也许会进口便宜农产品,但是想让他们做二道贩子,并不容易——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