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台球引发的荷兰工业崛起 (第3/6页)
当广告做到一个星期后,有句话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的确是有点儿刺激性。 1857年,10月,在鹿特丹,有一位叫做约翰,本是一名印刷匠,但是对台球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为了发明一种代替象牙制作台球新材料,他夜以继日的苦思冥想。 开始他用木屑里加上天然树脂虫胶,是木屑结成块并搓成球,样子倒像象牙台球,但是一碰就碎。 之后的几个月不知试了多少东西,但都是没有找到一种既硬又不易碎的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他发现了做火药的原材料硝化纤维在酒精中溶解后,再将其涂抹在物体上,干燥后能够形成透明而结实的膜。 他想把这种膜凝结起来做成球,但是在试验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要说约翰真是个不屈不挠的人,他并灰心,仍然一如既往的进行探索,终于在1858年10月发现,挡在硝化纤维中加紧樟脑时,硝化纤维竟变成了一种柔韧性相当好的又不脆的材料。 在热压下可成为各种形状的制品,当真可以用来做台球。 他将它命名为赛璐珞,也叫做云石膜。 他向荷兰新成立的专利局登记了专利,拿到了25万荷兰盾,并且他成为荷兰工业部的部长顾问。 并得到了荷兰威廉王储在1857年建立的的威廉集团进行的融资,他在该集团的支持下,准备用自己的发明获得更多的利益。 1859年,他在荷兰鹿特丹建立了一个生产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