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兰_第二百八十三章 番君吴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番君吴芮 (第4/5页)



    他与百姓约法三章,凡新开垦的田地一律归开垦者所用,五年以内不需要缴纳赋税。外地流亡到他辖区内的人,由政府按口授地,派人教会他们生产技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在吴芮的治下,各地的地方官不是吴芮委派,而是启用当地的能人。在稳定小农经济方面,他要求地方官在保护地主私有制的同时,也实行“取有余补不足”的方法,要求地主出余粮的三分之一存于公仓以赈济贫困。

    在当鄱阳县令时,吴芮就组织了民力疏通鄱阳湖各支流河道,开发航运,发展渔业等农业副业;他还在鄱阳田畈街修建通湖口的大路,以便商贸。

    他发兵到万年、贵溪、弋阳等驻军,要求军队上山抓乌鸡送给百姓饲养,帮助发展生产,不得扰民。

    他发兵到铅山,打通到福建的通道,平定福建的匪乱,并从鄱阳湖平原调集粮食和种子到福建帮助百姓度饥荒、发展生产。他的军队从赣州进入广东,过韶关经衡阳、浏阳到长沙,打通商路,保护商贾南下北上。

    吴芮从不建牢房,从不花闲粮去养犯人。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重罪,就杀头。犯了可饶恕的轻罪,就在犯人身上刺印,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去改正错误。如,少了手指头的,一定是小偷。喉结一个刺圈的,一定是强暴过良家妇女。他让这些犯人活着,一是罪不当死,二是作反面教材。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是《史记》中描写吴芮统治的地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 吴芮把民生问题,当作第一要件来决定政治军事活动决策。他在战争年代提出军队屯垦,亦兵亦农,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只要吴芮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