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8 (第3/4页)
东西就不是京剧了,但在我看来,京剧一直是京剧,只是每个时代的面目不一样。拿三四十年代的京剧来说,四大名旦之所以是四大名旦,除了各自的艺术造诣之外,是离不开实力雄厚的“粉丝”支持的,比如梅兰芳背后的冯耿光(大银行家),程砚秋背后的罗瘿公(□□参议),尚小云背后的庄菊隐(庄亲王溥绪),荀慧生背后的白党(包括著名画家吴昌硕等)。过去说“捧角儿”,是要用钱、用人脉、用文章去捧的,演员在台上靠技艺较量,“粉丝”则在台下靠金钱和声势较量,如果了解民国戏曲史,会发现四大名旦的成功很大程度是背后资本和圈子的成功,这与今天的娱乐圈其实没有什么不同。那时的京剧并不“曲高和寡”,甚至是流俗的(“粉戏”),所以从本质上说,并不存在京剧“高雅”娱乐圈“low”的说法,今天的京剧之所以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它没落了,无法进入主流的娱乐圈,才可以看起来“清清白白”。 有人爱京剧的“曲高和寡”,却没看到这四个字背后京剧人的心酸、落破,甚至被迫转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希望自己“曲高和寡”,除非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奢侈品行业orz 然后说说京剧和流行音乐。 如果想看清京剧的情况,可以先看看国外的情况,法国音乐剧一直做得比较好,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些音乐剧演员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早期的比如,演员用的是美声的发声方式,但仍然有大批年轻人喜欢,这说明传统艺术可以和流行文化结合。但看的评论区,很多人是反对京剧改变的,认为京剧变了就不是京剧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