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节 (第1/5页)
顾悄扔下笔,揉揉腕子,任监试官满脸狐疑地收走答题卡。 那户房小吏甚至擦了擦眼睛,才信方才白纸真的眨眼就变成了文章。 第061章 县城一级, 人地物力皆有限,故而考试采取的大多是淘汰制。 即第一场成绩出来,只取八十人进第二场, 合格者留下再考第三场。 其中, 第一场被方灼芝取中的, 可以跳过第二场, 直接以第三场试帖诗优劣定名次。 制义场卷子收下去, 中场休息的锣声响过,考生便能就地休息一个时辰。 后堂,四十个阅卷官紧赶慢赶, 开始批阅近千分答卷。 大历有定制, 凡举场阅卷忌独断。 所以, 每份考卷都须经两名以上阅卷官评定, 由主卷官复核,才能作数。 县考图方便, 自然采用最低标准。 这就跟高考差不多,主观题必须三个人打分,换算起来, 也就是说,四十人要批近三千卷。 时间紧,任务重,卷子还难改。 所以八股“须以破题定优劣,以四股定生死”的阅卷准则, 也掺进去不少水,后面决定性四股, 如顾悄猜测的一样,阅卷官根本没时间细读, 只要对仗工整,都能浑水摸鱼放过去,因此阅卷速度快到飞起。 县试评卷,同样取圈(○)尖(△)点(丶)直(‖)叉(x)五等优劣符号判成绩。 卷子上只要有直叉,基本挂科没跑。 剩下的,双圈为一等,须另呈方灼芝亲自审定;圈尖等于录中;带点的,则要看脸了。那年收成差,大佬不多,就能勉强中了,那年年景好,高手云集,那就只能落榜。 每张答题卡要改三次,卷面又不实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