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十) (第8/11页)

过》老夫士夫,皆在对象。而自荀虞以来,皆苦于本象求之,胡有得乎?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且也。”

    匹配失宜,故可丑。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乾》为首,故为顶。泽水在上,故灭顶。与"比之无首"义同也。灭顶则死故凶,《大过》之为死卦在此,然上六当位有应,凶则有之,咎则无也,故象曰不可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不可咎,言致命遂义,杀身成仁,属于天者虽凶,而咎则未有也。

    《颐》《大过》四象在先天处四隅,而包灭地水火于其中,天地水火四正卦,上经首尾也,亦即《离》《坎》也,而即列于《离》《坎》之前,以结上经,最耐寻味。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

    居《坎》中,故曰地险。《艮》为山为丘陵,《坎》为川,故曰山川丘陵也。《震》为王公,《艮》为国,为守,为时,为天。”

    看尚秉和的说法,真乃得有“大学问”,否则说不出这么多的东西来,一般人更不知其说的乱七八糟是什么东西?那不过是用那么多的八卦象数上的东西去解释《周易》,既是个风马牛不相及,又产生一大堆文化垃圾而污染着《周易》文化环境,只能使"易学"上更加弥漫着乌烟瘴气,让人永远看不清《周易》的真实面目,也只会使《周易》继续神秘下去而已。另一点,说明到了民国时期的尚秉和依然受“象数易学”的毒害是多么的深,依然走不出“象数易学”的泥淖。即使是现代人的注释,也已打破经书在文化意识上的垄断地位,可这种注释依然无助于对《周易》哲学思想的认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