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 (第3/4页)
顾后。——万一他们豁出去了,太皇太后却没有深究的魄力,又当如何收场? “且看这折子送上去之后的反应吧。”最后,御史中丞顾先敏道。 “只能如此了。”大理寺卿文旭捋了捋胡须,点头附和。刑部尚书张玉荣见状,自然不会反对。三人斟酌一番词句,便将奏折写好,送了上去。 这封奏折,是何不平念给太皇太后听的。听完之后,太皇太后便问,“此事当允否?” 何不平低头道,“自是当允。” 等太皇太后批了“照准”二字,他才仿佛闲聊一般感叹道,“只是淮州与京城相距甚远,这一来一回,不免耽误工夫,却不知何时才能审出个结果来。何况来回所费不菲,均要朝廷承担。如今国库空虚,这般耗费,着实叫人痛惜。” “早知如此,该让钦差在江南将此案审结。”太皇太后亦皱了皱眉,忽然问道,“如今弱再将此案发还江南审理,是否可行?” 何不平心下一喜,连忙道,“倒也有这样的先例。”说着举了两个例子,道,“本来朝廷设置各级官衙,就是为了处理当地事务,若事事都要闹到京城来,反倒不像样子了。此事虽大,却也只涉及江南一省,本就该在当地审结。” 太皇太后想到当初是顾铮请求,自己才将案子移到京城审理,眉头皱得更紧。 三司主官再想不到,一份请求召淮州知州及其所属一应官员回京协理案件的奏折,居然会得到那么出乎预料的反应。 太皇太后虽然照准了这个要求,却又提出此案发生在江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