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第3/3页)
成功返回了。 以上再回顾,荆轲出发前说的“返”字,就大概可以推断他也是想成功劫持秦王,拿到契约书,再回去报答燕国。所以这是a计划! 然而a计划发生的原因,在于秦武阳,本来刺杀应该是一人困住嬴政的身体,抱住他,拖住他,一人将刀架在脖颈上,而秦武阳最后因为害怕没有上殿,而嬴政本身又很厉害,所以没能成功一击劫持住。 刺客列传中太史公的一段评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译文:社会上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甚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食粮来,马头长出角来!”这太过分了。又说荆轲刺杀秦王,这都不是事实。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都知道这件事,他们告知我的就像我记载的。 这里出现了夏无且,夏无且是个医官,地位不高,那么他坐在大殿上的位置必定比较远,所以当荆轲拿出匕首时,很可能不是想刺杀秦王,而是吓唬他,架在他脖子上。 一直到最后,荆轲受伤,他意识到自己的a计划不会成功了,所以才奋力扔出匕首,执行b计划。 关于荆轲的形象问题: 司马迁写到: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注意这里,荆轲喜欢读书,曾游说国君,想要做官,但人家不用他。 不单单一国,他周游诸侯国,且每到一国,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就是结交当地的贤能有德和有权势的人,推论他其实还是想走仕途之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