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5章 (第2/3页)
发于河北之地的。 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同罗、奚、契丹、室韦等胡族,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十五万大军挥师南下,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虽然后面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了,但这场战乱的时间线历经两位皇帝,横跨整整八年,安史之乱就像一颗巨雷一样活生生将“盛唐、巨唐”给炸瘫了,之后大唐中后期就发生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河北的形式依然是不乐观的,唐朝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朝廷与逐渐强盛起来的地方势力及安史旧部,为了寻找共存的空间,以委任节度使的方式默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 魏博镇、成德镇、幽州镇,史称“河北三镇割据”,公开与唐朝廷分庭抗礼,从此成为唐中期以后的心腹大患。 直到唐末,河北三镇割据的局面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最终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当然,安史之乱这些都是距离大唐建立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早就在大唐建立的时候就悄悄埋下了隐患。 大唐给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一直都是不对等的,河北承担的赋税几乎是全唐朝最重的,唐朝从建立之初到盛唐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河北人民的掠夺和侵占。】 这些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砸下来,砸得众人脸色惨白。 虽说天幕透露“安史之乱”发生在一百多年后,但是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何其耻辱啊! 李渊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后辈这般窝囊,让他如何有脸去见李氏列祖列宗。 藩镇割据?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坏?李世民神色沉重,若有所思。 这里说到窦建德,便稍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