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_第29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第2/3页)

奔了西域,然而投降大唐的占了最大的比重,这些投降的人口就有十万多人。

    这十万人口到底要怎么样安置,是贞观君臣的重要讨论议题。

    大唐朝廷上多数的臣子认为应该降归附的突厥人迁移到汉人境内管理,避免他们再一次集结生乱。

    河南的豫州、兖州一带是个很好的选择,臣子们建议将这些人口直接拆分然后分散安置在各个县内,并且教他们学会耕种、织布,是他们成为唐朝的编户齐民。

    简而言之,就是“汉化”。

    臣子们认为这样不仅能够补充大唐的人口,还能使得漠南之地清空,如此一来,中原再也不会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太极殿外,朝臣们皱着眉头,听着天幕所讲,若有所思,有的甚至头一点一点着,显然相当认可这样的观点。

    贞观初期,大唐的人口在经历了隋末乱世、和武德年间的好几次大战之后,人口其实还未恢复过来。

    有人,经济才能发展起来,因此人口是一样非常重要的国家资源。

    太宗皇帝敛眉细思,这……要是人口迁移到中原,那打下来的地盘空置了,岂不是浪费?且更北的方位还有西域等国,另外薛延陀还未解决,地盘一空下来,傻子才会放着那块地不去争夺。

    太宗皇帝越想越觉得不行……

    【很显然,这些臣子应该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和形成不太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是受到汉人生活习性而固化的。

    因为汉人一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除非大灾大患,百姓才会迫不得已背井离乡,但即便背井离乡了,大多数汉人在灾难过后还是会选择回到曾经的家乡。

    但北方游牧民族不是这样的,他们一辈子都在迁徙,哪里草肥水清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