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高手在都市_第1055章:温病学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5章:温病学派 (第3/4页)

的毕生精力忙于临床工作,因此著述不多,《温证论治》和《临证指南医案》都是学生们辑录而成。

    叶天士把外感温热病的病理现象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来概括说明先是由呼吸道感染,严重时可以出现神志昏乱,在辨证时把温病的症状分成”卫、气、营、血”四个类型为纲领,说明疾病的深浅程度,作为缓急论治的依据。

    同时也说明病势轻重和发展趋向,卫--表症,气--由表渐渐入里,营、血--里症。如病初起在卫分,较轻;病邪从卫到气、到营血,逐步深入,意味着病势越来越重。

    叶天士并且总结了历代医学家的经验,丰富了辨证的内容,创造性地运用观察舌苔、验齿以及识别斑疹和白痞的方法,对临床实践起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上施用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养阴生律等方法。

    与叶天士齐名的薛生白著有《温热病篇》,其学术观点,基本上与叶氏一致。薛生白,名雪,苏州人。

    从此,研究温病学说的医家渐多,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吴鞠通和王孟英两氏。

    吴鞠通,名塘,江苏淮阴人。他继承发扬了叶天士的学说,并参考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籍以及历代医学家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公元1798年写成《温病条辨》,把温病的证候分为上、中、下三焦论治,它标志着温病的病情进展和变化形式。

    如上焦证候,多属呼吸系病变;中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