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_第132章 论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论战 (第1/4页)

    一个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众人追捧的对象,面对曹刿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反对自己,他也能听进劝谏,接见地位并不高的曹刿,并与他一同乘坐战车亲自作战。

    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正确指挥下,酣畅淋漓地结束了这场卫国战争。

    按理说,这件事就该告一段落了,但是鲁庄公还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

    他在思考为什么曹刿要在“齐人三鼓”之后,曰:“可矣击鼓”?

    为什么曹刿要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曰:“可矣追击”?

    为什么……无数个疑团,实在让鲁庄公不解。

    这些看似无所谓的问题,放到别的君王身上就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大可以不用考虑,但是鲁庄公没有不懂装懂,不耻下问,曹刿一番“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使鲁庄公幡然醒悟,这一问总算解开了谜团。

    让鲁庄公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深奥和奇妙之处。

    鲁庄公认真求实,不怕暴露自己的短处,与曹刿的交流,无疑是一次取长补短的机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使他日又有敌军侵犯,曹刿的这些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不就可以用上了嘛。

    长勺之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还是鲁庄公又是”不鄙“的,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

    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