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_第338章 炸翻友谊的小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8章 炸翻友谊的小船 (第3/5页)

有何意义?”

    “我们因故未能进入苏联领空并不等于法国人也未能进入啊。”丘吉尔吸了口烟,笑道,“96架leo-451轰炸机能摧毁巴统的炼油厂吗?”

    “这没有问题,”亚瑟.特德回答,“炼油厂里到处都易燃易爆物品,随便扔几个炸弹都会造成灾难,何况出动96架轰炸机。可是……摧毁了巴统的炼油厂,德国人照样可以从苏联得到石油啊。”

    是啊,被炸毁的又不是德国的炼油厂,这样的行动仿佛对打败德国毫无益处,唯一的作用就是激怒斯大林。

    空军参谋长纽****上将说:“我们经过周密的调查和精心的测算得出结论,由巴库和格罗兹尼油田生产出的石油,约50%是由巴统的炼油厂加工,加工量占到了苏联国内石油加工量的75%。也就是说,巴统的炼油厂一旦被炸毁,苏联在短期内就会陷入至少12个月的石油制品匮乏期。而德国并没有富裕的炼油产能可以帮助苏联!”

    根据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德国的年石油加工能力不会超过1000万吨(实际上只有600万吨),满足国内需求虽然没有问题,但是不可能向苏联供应成品油。如果德国这么干,那德国自己的油料供应就会陷入困难了。

    也就是说。一旦巴统炼油厂被炸毁,苏联国内很快就会陷入成品油供应短缺。这对正在打仗,而且在另外一个方向(远东)受到日本威胁的苏联而言,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而德国一旦无力供油,那么整个世界上还有谁有这样的石油加工能力呢?

    答案就是:美国、英国和法国!

    而苏联能够求助的也只有美国这个超级工业大国,这样斯大林也就不得不服从罗斯福的意志,减少甚至停止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