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517章 鞑子!第三次入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7章 鞑子!第三次入寇! (第2/8页)

力的紧张。

    偏偏大金国地处苦寒之地,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都不发达,孩子的出生率不高,成活率也不高。一百个出生的孩子里面,最后能长大成人的,可能还不到五十个。就算一切顺利,每年能够补充到大金军里面的壮丁,也不会超过三千人。

    反观明国,在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壮丁,只要出钱出粮,将他们招入军队即可。辽东的明军,已经被大金军歼灭了好几次,现在依然保持着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可见明国的人力从来都不会匮乏。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五十个明军,换一个鞑子,都是非常不划算的。大金国伤不起啊!

    自从担任大金国的大汗以后,皇太极就改变了努尔哈赤以前的做法,不再去攻打明军坚固的山海关防线,而是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尽可能的掠夺明国的人口和物资,不断的增强大金国的实力。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大金国的人口损失。第二个是可以掠夺到更多的汉人人口。尤其是汉人的女子。

    皇太极积极鼓励满族人和汉人女子生孩子,以增加大金国的人口数量,但是,为了保持满族人的纯正,满人不得和汉人通婚。满人和汉人生下的孩子,地位要比纯粹的汉人奴隶高一些,却也高不到哪里去。他们是大金国的后备力量,是生产的主力军。

    同时,皇太极还改变了以前努尔哈赤一味动兵的做法,增加了政治博弈,增加了计谋的运用。借崇祯的手杀了袁崇焕,就是皇太极阴谋手段的表现之一。一条简单的反间计,就要了袁崇焕的命,效果要比动用军队好得多了。

    此外,皇太极还非常注重汉人的力量。他开始察觉到,要节省大金军的兵力损耗,一定要借用汉人的力量来对付汉人。汉人的人口太多,在充分满足军队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太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