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239 不负所望(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9 不负所望(二合一) (第2/6页)

色到黎神情不爽,立马出列道:“启下,山东道都范世菊司递交紧急公文,城东阿县沙湾出现堤,目前水势涌已成决口之势!”

    王的这番话出来,朝文武百官们,皆下意识的把目光看向“共任”工部尚书的王振后世许多人都知道清朝六部,存在满汉两位尚书的情况,却不知道事实上在明朝同样存在一部多尚书的场景主要原因在于明朝官、差遣分离,把六部尚书以及侍郎官衔当做“叙阶”作用比如明朝内阁的阁臣,实际上官衔仅为五品的大学士,哪怕地位再怎么崇高,实权再怎么庄重,五品官衔很明显也不够用解决办法就是把尚书以及侍郎衔作为阁臣的阶官,内阁大学士加六部尚书衔,这样就解决了官衔过低的弊端从而也导致了一部出现两尚书,甚至是多位尚书的情除了“叙阶”作用外,还有就是工作差遣不同,必须要再加一个尚书统管一切工作,工部就属于第二种情况好比遇到国家级的大建设,工部尚书需要亲临实地监察巡视,古代又不像现代那般交通便利,往往一去就以年为单位计算这么长的时间内,朝一部主官之位,总不可能空缺下来,于是乎就出现了两位工部尚书王振原本是安南陈朝国王长子,永乐年间被南征明军俘获,精通火器于是在工部任职本来工部尚书职位,是轮不到王振来共任的,可正统十一年三月兵部尚书徐逝世,原兵部右侍郎接任了兵部尚书之职要知道徐是个铁杆党,对范世百般讨好,才得以上位相比较起来,就属于标准的文官集团,与黎并无普通交情,甚至可以说站在对立面正统朝这两年,正好处于黎权势急剧膨胀期,就连官子弟世袭这种先例都被他给搞定如今先帝托孤五大臣的杨病退,英国公身为戚不好过多干涉朝政,胡向来老谋深算厌恶明哲保身,意味着朝中再无重臣能跟他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