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_分卷阅读16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3 (第3/4页)

白里面的缘由:那梦里坚定抗元而最后都舍身而死的属他们三个人最为有名,此时不团结一致,更待何时?

    等到文天祥休息了几天,张世杰就来拜访,三个人在客厅里,说了些客套话,终于转入了正题,讲了元军三路攻势,和赵宇的北伐。

    文天祥为人从来不怕说真话,毫无隐晦地问道:“吾在通州听闻君等与陈公拥益王和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立元帅府,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发布檄文,昭示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光复旧物。可怎么到了福州,君等立了一位不知所来的赵官家,而檄文也改,变成了暂不勤王,保存实力之语。其中所变为何?”

    把这里面的曲折要讲清楚,大概需要半天。陆秀夫沉默,张世杰在三人里年纪稍大一些,就担任了讲解工作:“文公以为,如果吾等立益王,此时可有胜算?”

    相对于张世杰对赵室的忠诚,文天祥更在意国家的兴亡。他向来认为南宋的主要问题是内部的混乱,提出了许多当时看来离经背道过于理想主义的建议:比如革除祖宗专制之法——乖乖,不专制,您是要共和吗?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什么叫“从众谋”?就是听大家的话,服从多数。这还了得?没有一言堂了?!他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这是古来的老调子),收用君子(就是有品格的人,不是像贾似道有几十个妻妾天天收集宝物的下品之人),起用直言敢谏之士(他自己就是一个,自然是希望朝廷不要这么脆弱,连真话都不敢听)。

    文天祥沉思,他其实比张世杰和陆秀夫更容易接受一个能立得住的人当皇帝,他一路困顿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