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章 如何确保核潜艇的安全 (第3/4页)
。 第二份《核潜艇远程救援协同配合》教材,表面由一艘正在水下航行的水滴状核潜艇构成,作者——林安澜,戴民盟,保密级别:三级绝密。 两份不同内容的绝密级军事教材映入眼帘,众人聚精会神,将张武讲述的内容尽数记录心中。 “这是两份教材,一份由我编著,主要讲完整海上求生理论,一份由林安澜大校编著,主要讲本次临时训练的核心,共同作者为戴民盟大校。我先讲本次临时训练的核心内容,关于核潜艇远程救援的协同配合问题,核潜艇作为航母战斗群作战体系内的水下攻击力量,隐蔽性高,内部设施完善,处于航母战斗群200—400公里左右的防御圈范围,常年处于活动状态,与舰载机活动范围大幅度吻合。” 张武伫立于讲台之上,右手点击战术平板,打开第二份《核潜艇远程救援协同配合》教材,言语认真: “这对弹射逃生的舰载机飞行员而言,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远程救援平台,可以迅速获得救援,但是,这其中一个问题我们不容忽视,那就是安全——必须保证核潜艇的安全。” 第一份教材,涉及总体求生理论。 第二份由林安澜大校编著的教材,则是本次临时训练的重中之重,是必须掌握的核心理论知识点。 两份教材,皆由前舰载机兵部司令戴民盟大校协助编撰。 安全?——听到大校张武缓缓讲述的内容,端坐于座位之上众人,一边用战术平板,安静而快速的记录着,一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