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 各取所需(上) (第5/8页)
晓峰希望红海军今后是能够去大洋上争夺制海权的,光靠潜艇争个屁的制海权?顶峰时期的红海军潜艇少吗?依然还不是海耗子,只能配美帝在海上玩捉迷藏,这有什么用? 自然的,李晓峰是要求建立大海军,不要说马上就开始大搞建设,但总不能只围着潜艇打转转吧? 至于斯 大林,也支持建造一只大海军,但他的出发点跟李晓峰有出入,因为从本质上说斯 大林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希望有一只能够体现苏联国家地位的大海军出去挣面子。希望大造巡洋舰、战列舰,好让列强看看他的威风。 所以在许可的范围内,斯 大林也愿意给海军支持,如果能借此将海军拉到他的派系这边一起对抗托派,他就更加满意了。 很显然,李晓峰和斯 大林对海军的支持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海军中的两个派系,李晓峰自然是航母派的,斯 大林则代表了大舰巨炮派,至于潜艇派或者说近海防御派,那属于托派。 之前三方斗得不可开交,总体而言,托派稍占上风,原因自然是经济紧张。而现在经济好转了,李晓峰和斯 大林自然都不愿意继续忍耐,自然要抵制托派的近海防卫政策了。 不过抵制归抵制,可是李晓峰和斯 大林之间的分歧还是相当明显的,一个准备以航母为核心另一个围绕战列舰为核心,从本质上说双方尿不到一块。 比如之前,在1930年,斯 大林就建议海军应该上马新一代战列舰和巡洋舰,而李晓峰则要求上马新的航空母舰,为此双方寸步不让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是两败俱伤,谁的要求都没有被通过。 而这一次,双方的矛盾依然很尖锐,李晓峰坚决反对上马战列舰,认为以当前苏联的技术和财力都不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