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527节 (第6/7页)
。 只不过术前杜海威批准了耿同学提供的手术方案。 耿永哲上交的方案是锥切而不是全切。 “左老师,我和莹莹商量过,切这个范围。”说着,耿永哲把准备好的笔记本翻出来,给手术老师看下他画的手术解剖图。 左良事前其实有看过这个图,现在用眼睛再仔细确认下,问:“你这个范围是怎么确定的?” “这个肿瘤大小约1.9厘米刚好是临界值。所以切的范围要扩大一些。要保证切出来的阴性边缘和切出来肿瘤的距离达到3毫米这个标准。” 数字听起来很爽,做起来很难。再次回到微差这个关键问题上了。三毫米本身是个微差。要保证这个三毫米的标准微差,医生的rou眼先要能精准判断出肿瘤的实质边缘线,其次,下刀的时候最好到三毫米这个值,不会给切少也不会给切多了。 这样一想,貌似不如全切来的爽快和容易。 不能这样想,如果切的对,一刀到位,十分省力省时。全切步骤多有可能出血多,很麻烦的。所以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医生选择累脑子或是累手。 左良感觉自己无从选择的,以他比较少的临床经验他对自己能否切到十分精准是把握不大的。 1.9厘米的肿瘤不算小了。有点资历的医生清楚这样的肿瘤好比一颗蛀牙,可能表面只是个黑点实际上有可能打开黑点后是烂到根了。电刀正是由于没法切到够深只能淘汰,用上传统冷刀来切。冷刀要环形一刀切到深处将肿瘤完整地挖出来。这个刀法,太难了。 左良皱皱眉,不知该如何表达。回答他的耿同学没有能答到重点,帮助他做到上述要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