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9节  (第1/7页)
    斟酌一会儿后,裴少淮下笔破题:“施仁,为民也;御敌,卫民也。与民同心同力,莫之能御矣。”他巧妙地将仁政和御敌结合在一起,都以“民”为出发点,完成破题。    施仁布政,是为了天下百姓。镇守边关,抵御外敌,是保卫天下百姓。这两点并不相互冲突,只要和天下百姓齐心协力,谁能抵御得了这样一支力量?    私以为,立意尚可。    第二题亦不简单,语出《大学》。格物致知,即探究天下事物,通识世间道理,朱子批注此句,重在“格”,不停探究学习,这个世间有格不完的事物。    为何而“格物”?这就要回观原文了。    一致知,二诚意,三正心,四修身,五齐家,六治国。步步递进,环环相扣,要在三百多字里,将此意叙述明白,不是易事,这需要很强的笔力。    这恰恰是裴少淮所欠缺的,毕竟他跟着夫子学写文章,才不过数年,哪有那么容易达到字字珠玑?    是故,他写第二篇文章时,花费了更多时间。    随后,通场次题放出——以“边关雪”帖诗一首。裴少淮心道,这个张府尹真乃“兵家狂魔”。    童试贴试题一般不会太难,多考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张府尹确实考了“雪”,却多了两个字——“边关”。这意境一下子就变得复杂起来。    裴少淮哪里见过甚么边关雪,只能从前世所学的诗句中,东拼西凑,姑且写了一篇出来,道是——    昨夜萧萧西风紧,暮雪阴阴寒刀弓。    茫茫大漠连角声,迢迢天边尽望东。    题名《边关雪》。    不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