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371节 (第4/5页)
私允惬,今移孝子就故土之慈母,庶子有负米之心,母可息倚闾之判词是殷亮已写好的,在大唐判案,“孝”字是最大的法律依规之一。 薛白这般判,旁人亦挑不出错处来。 郭涣看着这一幕,抚须思量,认为此案,只能看出薛白不怕麻烦,宁可找京兆府户曹的麻烦,也不懂得处置刁民。 “下一个案子…… 第226章 每个凶手 一桩桩案子审过。 有邻里因口舌之争,毒死了对方的猪;有洛水上的商船对撞,要对方赔货物的; 有兄弟争家产的……薛白始终端坐在公案后方,沉稳得让人忽略了他的年纪、以为这是一个老于刑名的官员。 如此,接连开堂审了三日,堆积的卷宗已只剩一半。 到了第四日,午间草草用了饭,薛白开始审一桩追劳役的案子。 县中有一个名叫陈孩儿的少年,户籍上是十五岁,但长相十分老气,被邻居举报隐瞒年龄想要逃劳役。因《户令》规定,男子满十六岁者,要承担一部分的徭役。 “我哪有十六?那你怎不说我二十一岁了、该交丁税了,不就是怨我说话毒吗? “你阿爷生了你,一年后才落籍,我怎不知?” “县尉,她说我阿爷生了我,可我是我阿娘生的。” “县尉你看他油嘴滑舌的,多坏……” 忽然,县衙外响起了鼓声。 “咚。” 殷亮起身看了一眼,道:“少府,有人敲了堂鼓。” 偃师县衙外确有一面大鼓,名为“堂鼓”,用来升堂时敲鼓聚众,或百姓有紧急事务时呼唤县官。 若是冤情,倒不必击鼓,直接递状纸就可以。 “咚,咚,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