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四十九章 基因农作物的井喷 (第1/4页)
笑过之后,汪德就要考虑另一件事情了。 那就是在全国各地的试验田里进行种植,以尽快获得超级大豆的实际产量。 因为这个亩产千斤,是在快速育种植物工厂里的产量,属于理想中的最高产量。 这里采用了定制光源提供最佳光照,又根据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精准供给养分,还能做到环境的精准调控,从而为种子的各个生育阶段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而田间地头的大豆种植,很明显达不到这样的条件。 真正的大豆产量,除了高产良种之外,还受到环境条件,栽种技术,规模化,机械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就算使用同一种高产良种,鹰国的大豆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普及程度也比国内要高太多,而且种植区域高度集中在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大平原地带,如此一来,产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大豆属于光温敏感作物,环境一旦变化,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我国幅员辽阔,生境众多,各地气候不一,良种难以实现跨区域推广。 再者,各地区的耕作制度不统一,无法与高产豆种相配套,同样难以实现高产稳产。 许多农民的栽种技术并不高,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也没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因此产量和质量都很难提高。 而另一方面,国内的大豆新品种一直在不断推出,但是大豆的平均产量依然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研发的新品种并没有及时推广,新品种也没有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相配套的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