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谍影_第279章 原来是中国的飞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9章 原来是中国的飞机 (第3/4页)

一时无战斗机可派......

    在松沪会战中,尽管中国空军表现出色,但是战争是一场拼资源,拼综合国力的持久战,当时全中国只有三百多架飞机可参战,而且中国自身并没有能力自行研制飞机的能力,大部分零件都需要进口。

    而当时日本拥有超过两千一百架的各类作战飞机,其国内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作战飞机的能力和工业工业基础。

    我们在当时虽然没有优质的飞机,但我们有用生命去捍卫祖国尊严的中国第一代优秀的飞行员,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一共一千七百位在这场战役中全部壮烈牺牲,牺牲时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七岁,最大的也不到三十岁,平均年龄仅二十三岁,不少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牺牲在了战场上,这距离他们从航校毕业也不过短短的半年时间。

    他们也是当时的时代天之骄子,这些飞行员出身良好,并不是一般人。

    比如在这些牺牲的飞行员当中就有当时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之子沈崇诲,林微因的弟弟林恒,富商家庭出身的乐以琴,归国华侨黄新瑞,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张锡祜等人。

    他们基本都是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公子哥,有着大好的前程,他们当时都明白:这一去,是十去十死!这一去,是生还无望!

    但是在国家陷入危机的那一刻,却选择了主动站出来去肩负身上的使命!

    在这一千七百人当中,有人是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