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24节 (第7/11页)
得好了,多收许多粮食。” 这就是两年三熟制,是火山军这里的极限,一年两熟是达不到的。再向北,就只能一年一熟了。营田务两年开垦的土地,刚好麦粟轮换,基本保持了品种的平衡。本来太宗时期各地设有农师,可以总结经验,推广农业技术,可惜后来废除了。杜中宵有心恢复,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沿着麦田向东行去,走不多远,地里的粮食便就换成了粟米。这是冬天和春天新开垦的土地,粟米春天下种,秋天又能收一季粮食。 走出粟米地,就又是大片的荒田,间隔有大片林木。树林是特意留出来,进行人工修理补栽的,作为营田务的界限。外面的土地,分配给移民来的人户,自行开垦。 夏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旁边的草丛里,不时飞出一只野鸡,扑楞楞地飞一会又消失不见。偶尔还有野兔,在草地上蹦几下,警惕地看着杜中宵一行。 随在杜中宵身边的十三郎道:“可惜没有弓箭,不然猎只兔儿给官人下酒。” 杜中宵笑道:“我又不是个平常吃不上rou的人,猎他们作甚?这些野物,非不得已,不必射猎。人吃rou,还是要靠养殖牲畜。以前这里羊rou不值钱,猪rou价贵。自去年以来,营田务养了不少猪,猪rou价也降下来了。有猪rou羊rou,何必来吃这些?” 十三郎不好意地挠了挠头。大部分野生动物,rou的口味都远不如猪rou羊rou,杜中宵说的也有道理。 又走了两里多路,前方出现一个小村落,十三郎喜道:“可算是到了!那个村子就是三伙,是去年内附的那个蕃落首领香布,与两户从内地来的人一起建起来。香布手里有本钱,到了这里之后,雇了不少来我们这里的蕃人,现在是个员外了。” 杜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