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32节 (第4/13页)
姚守信想了想道:“七八成的把握总是有的。纵然不死,也是重伤。全军二十八门重炮,千步之外犹有准头。一炮所及方圆一两丈,二十八门,方圆三十丈内难以生还。” 石全彬听了,呆呆看着姚守信,好一会才道:“那岂不是说,契丹国主死定了?” 杜中宵道:“凡临战,为帅者不必亲冒矢石,能够临机处置就好。敌军前来,契丹国主未必上前。” 刘几点头:“不错,营田厢军演练一向如此。临战时,指挥使以上,都不许亲监战阵。不然被敌军盯住,一轮炮火下来,哪里还有生路?” 石全彬连连摇头:“军主,你们是如此,契丹人哪里知道?他们的炮我们缴获了在这里,你们去看了没有?太过笨重,又无准头,又不能及远,哪里知道我们用的炮什么样子?契丹人的习惯,临战时国主也恨不得亲自上阵拼杀,耶律宗真怎么会不上前来?依我看,此次布置大胆一些,就照着契丹国主到阵前的想法,集结重炮。此事真做成了,那可——” 说到这里,石全彬兴奋得直搓手。打败耶律重元,对宋朝已是了不得的军功,这几日朝廷中已经吵翻了天,很多官员都不相信。前方战报言之凿凿,不少人还是认为胜得不会像前方说的那么轻易。如果真阵前灭了契丹皇帝,那该是怎样的军功?澶州城下射伤萧凛,就保了四十年和平,那不过是大将而已。 内侍出来带军,贪生怕死的有,胡作非为的有,但他们对军功的渴望,还有高于其他官员。有一大军功在身,建节不在话下,那向乎是内侍们的终极梦想了。 按常理来说,两军作战不应该这样布置。作战部署不能基于侥幸心理,这是基本原则,不然一旦落空会付出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