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226节 (第12/12页)

契丹就是北方强权,五代时后晋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这种局面就积重难返了。耶律德光收了幽云十六州,南征入汴梁,天下藩镇召之即来,耶律德光自认中国之主。如果宋军够强,凭借中原的雄厚实力,当然可以北复幽燕,击败契丹。可大宋立国之后,鉴于五代的教训,着力于削弱军队的威胁,几十年下来,军力一年不如一年。自真宗皇帝起,面对外总威胁,就只能不断扩大军队规模,硬堆数字了。凭借着数量优势,大规模战争还能靠着不断消耗敌人,把敌人拖垮,最终让敌人知难而退。这是国力的优势,没有什么稀奇,千年之后国军的战力与侵略者的差别比现在还大,不都拖到了最后胜利。但小规模战争,那就毫无办法了。有小规模战斗的胜利,没有战役胜利。

    这跟崇文抑武没有什么关系,实质上是为了消除军权对皇权的威胁,禁军基本不再设高级将领。高级将领只存待遇,武将中的节度使可不少,待遇不比宰执差,但他们没有实际的统兵权。禁军中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官,几万人的厢都指挥使都近于虚设,真正有统兵权的是营指挥使。一个人参军,哪怕从士卒做到管军,做到了武将之极,同样既没有带大规模兵团的经验,更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为了稳固皇权,太宗之后最少采取了两条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收买,武将的待遇要强于文官,但升迁比文官慢,不过一旦有军功又快于文官。再一个是把最需要组织能力的军队,变成了一盘散沙。时人所说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归根结底是一个组织力的问题。营以上,禁军就没有组织能力了。不是军官能力的问题,而是在制度上就没有组织,这样的军队神仙领着也难打胜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