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76节 (第8/12页)

中宵不创造这些机会,那些人也不会说什么,减了赋税他们也一起叫好。机会创造出来了,杜中宵却限制大户聚敛,使利益尽量向小民倾斜,自然引起他们不满。反正地方已经发展起来,这些大户人家巴不得杜中宵赶紧离开,他们好大展拳脚,赚进大笔钱财。反是偏远地方的百姓,由于这间杂货铺子带动的手工业发展,更加感念杜中宵这两年的政绩。只是他们人微言轻,说话没有听罢了。

    经过了今天的送行宴,杜中宵对这些心知肚明,只是不说破。经过了永城这一任,自己也该长些见识,以后为官长些心眼。这些以前被认为是地方柱石的大户人家是靠不住的,畏威而不怀德,做多少事他们都认为是应该的,好处少了便就心怀忌恨。自己当初发展实业,不如把地方大户清扫一遍,重新发展人起来。可怜收拾了马蒙,杜中宵生怕对地方破坏太甚,没有对地方大户痛下杀手。

    第132章 离别

    陈勤、陶十七和十三郎几个人装上最后一些杂物,赶着牛车到路上等着。杜中宵站在农具场务的门口,看着一片生机的原野,心中无限感慨。自己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芦苇荡,中间除了有野鸭等各种小动物,还有杀人放火的强盗。两年多过去了,现在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

    身边的苏颂感叹道:“当日我来这里审理马蒙一案,还是芦苇遍地,荒无人烟。现在却已经村庄遍布,鸡犬相闻。待晓在这里两年,端的是为百姓做了话多事情。”

    杜中宵笑道:“当日为了对付马蒙一伙强盗,我在这里开了营田务,却没想到,离去时竟是自己最大的政绩。世事难料,谁能够说得清楚呢?如今这里的营田务,竟是亳州最大财源,外州有灾,还要从这里调粮。子容再做上一任,这里的人户差不多就要超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