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26节 (第8/9页)
军向北这一段的路最好,可以行大车。其他路段,只能人背肩扛,牲畜驮运,道路着实不堪。” 杜中宵道:“这一段路,是去年冬天下官跟保德军商议,一起建起来的。路面夯实,路的中间高两边低,雨天不积雨水。两军军民一起出工,费了不少钱粮。” 郑戬微笑道:“听保德军说,火山军给了他们不少钱粮,才肯修路。我着他们修到岢岚军去,便就不肯。如果一直到并州都是这种大路,麟府路这里就能省不少钱粮。” 杜中宵连连点头:“下官听过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来,各地互通有无,沿途的百姓都能得好处。麟府路大军过万,河东路二十州供粮,岁费钱过百万贯,尤自不足。如果修起路来,使用大车运粮草,便能节省许多。修路动用的人力,并不会比转运粮草的人力多,可说百利而无害。” 郑戬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可经略司和沿途各州县,委实拿不出这么多来,需从长计议。还有路上行的大车,也只有你这里见到,想必价钱不菲。” “贵肯定是贵的,不过跟人扛肩背比起来,还是划算。一年百万贯,能买无数大车。” 麟府路驻禁军一万余人,岁费粮数十万石,草过百万束,运费惊人。仅仅是粮草运费,麟州和府州一年就要一两百万贯,那里的兵纯粹是用钱堆起来的。这些钱能修多少路,买多少大车?只要一算账,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过对于地方来说,粮草收于百姓,让他们自己搬运,干线上的运输,是朝廷和经略司组织。而修路则要地方出人出钱粮,很少有州县能够组织得起来,非要经略司统一组织不可。 郑戬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这种大计,要朝廷下旨,特别拨钱。如果自己冒然去做,摊子铺开突然调走了,事情就会半途而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