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55节 (第11/13页)
下各行各业,如果能够读书认字,学问不必口口相传,自己读书便能学,是极好的事。我们读书人开蒙,用韵文自是应该,其他行业则未必。便如种田的,教些农田日用杂字,强似读《千字文》。其他各行各业是一样的道理,有合适教材,既认了字,又学了知识。不过这样的教材编写不易,要对行业熟悉,还要能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难找这样的人。比如说教种田的识字,可以教他们如何利用节气,晓得天时,知道种地的地理,能写的人就极少了。自古农书,虽然朝廷经常印了颁发各地,终究流传不广。便就是因为书是读书人写的,做不到浅显易懂,民间传播不开。似《耒耜经》,言农具甚详,画有图形,形制清晰,而且各件皆有名称,是农书中难得的佳作。但终究是文人所写,如果读给种田的人听,他们就不明所以。此书出后,朝廷刊印多次,颁行天下,然而还流布不广。农为天下根本,尤且如此,其他行业就可想而知了。” 听了这话,苏颂笑道:“这就是个大题目了,非一人所能为,急切间做不来。” “营田务诸事草创,属下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若是用心做起来,为天下开个头也是好的。这一本《识字》便是这个意思,教人认几个字,再让各行各业编自己的教材。以后设学校,依书教学,便就容易了许多。有了学校教学,便就不愁没有人才了。” 苏颂这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点头道:“如此做,待晓是为天下造福了。” 识字是教育的第一步,跨出这一步,后面的学习才能展开。这个年代,教育还仅于读书识这种比较低的水平,仅有医学、武学等少数几个行业,有不多的专业教育。 放下《识字>小册子,杜中宵又递过一本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