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130节 (第11/11页)

榨出来的糖越多,成本也就越低。而且大场榨出来的糖都一样,好定价,好贩卖。”

    杜循道:“我也问了游员外,他们现在贩到这里的糖,在川蜀那里都是最便宜的。至名贵者,如遂宁糖霜,价格又高,产量又少,并没有人向这里贩运。”

    杜中宵曾经多次跟砂糖商人交谈,知道现在蔗糖产业发展还有限,没有大规模地商业化。主要产品如糖霜,就是冰糖,砂糖是不入流的。与茶相比,此时的糖还带有奢侈品的特征,在社会上没有大规模的普及,也不是日常必需品。唐龙镇里的砂糖商人,在他们本地,属于边缘人群,收买的都是其他商人不愿收购的品类。不过钻了北方庞大市场的空子,生意一下子做大。

    因为糖不是必需品,种甘蔗的人最想制做的,是糖霜这一类,可以做零食吃的。而可以广泛作为调味品的砂糖,数量并不多,没本事制糖霜的人家才制砂糖。

    其实蔗糖最重要的产品,恰恰是砂糖,不管是白糖还是红糖,都方便向其他食物中添加,有成为百姓日常必需品的前途。而且跟茶相比,蔗糖更加方便进行规模化经营。杜中宵想的,其实是在适合种植甘蔗的地方,建大规模的种植园,大型的榨糖工场。这样不只是利润更高,更重要的是利于进大规模的商业化,商业化了,就很容易形成产业化。

    如果不是脱不开身,杜中宵很想到川蜀和两广推广蔗糖产业。这产业的前景,比羊毛纺织还更加光明,也能带来更多的税收。见杜循有意,杜中宵心中犹豫。千里之外,有很多无法预知的困难,实在不想让父亲去奔波。可机会放在眼前,不把握住着实可惜了。将来这必定是个庞大的产业,为家族计,为子孙后代着想,都不能放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