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50节 (第4/11页)

不远,怎么这里的冶铁业会衰落?以舞阳铁矿储量之丰富,没有铁矿衰竭的可能。

    想了又想,杜中宵问崔主簿道:“主簿,似河东路那里,现在多用煤来冶铁。这一带又有煤,又产铁,怎么就没了冶铁的呢?若是本地能产铁,打制铁器就容易了许多。欲利其事,先利其器,开荒种地铁器缺少可是不行。有了铁器,再有牲畜,才能事半功倍。”

    崔主簿道:“这一带不闻有用煤冶铁的,现在山中偶有小作坊,也是用木炭冶铁。附近数州以前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伐树烧炭,早早就把产铁之地的树伐光了。现在虽然山上有树,却又成了人口稀少的地方,自然也就没人冶铁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梳理了一下这一带冶铁业的脉络。北边的山里自古产铁,而且质量精良,曾经产好刀剑。不过自两汉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冶铁业慢慢衰落下去。晚唐五代战事不断,人口逃散,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产业已经基本消失了。

    杜中宵从京城带来的两万纤夫,安排在唐、汝、蔡三州。眼看就到春季下种的时候,现在最要紧的是安排地方,各自划分范围。后边陆陆续赶来的纤夫,再向其他州安排。

    营田衙门官员不多,现在就是一个崔主簿。他是从小吏升上来的,曾经在舞阳做过县主簿,又在其他州县任过各种小官,行政经验丰富。

    营田事务,仅靠这些人手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协调地方州县帮忙。各地做事的人,多是从州县借来,加上吏人差役。后面慢慢补充人手,衙门才能够真正独立。

    纤夫有很多好处,比如吃苦耐劳,比如纪律性强,如此等等。但有一样坏处,那就是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家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