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5节 (第3/11页)
瞬即过,第三天一早,杜中宵出门,向韩月娘辞别。 韩月娘送出门外,眼睛有些红,对杜中宵道:“大郎,永城不远,隔个一月两月便就要回家里来一次,不要一去没有消息。这地方我们新来,人生地不熟,你不在我如何住得?” 杜中宵笑了笑,轻声道:“你不要着急,等过些日子,我在永城安顿下来,便就接你过去。” 韩月娘连连道好,看着杜中宵上马,带着柴信几人离去。 到州衙里辞别了知州、通判等等一众官员,杜中宵带了柴信及孔目金书召,一行十余人,出了亳州城,直向永城而去。这条自陈州来的大道上,一字排开几座城,都是位于南北向的淮河支流边上。鹿邑临淝水,卫真、亳州城临涡水,酂县临涣水,一直到汴河岸边的永城。这几座城水陆交通发达,城里商贾云集,是淮南、荆湖地区到京城的重要道路。 不只是一日,过了酂阳县,杜中宵到了汴河岸边的巡检寨外。 寨主魏涛早早等在寨外,见到杜中宵一行,早早上前叉手唱诺:“下官见过从事。” 叙礼毕,杜中宵看了看河对面的永城县城,对柴信道:“我们县在寨里歇息一下,午后再过河去县里。你可着人先过河去,知会县里,早作准备。” 说完,下了马来,随着魏寨主进了巡检寨。 这处巡检寨管着永城、酂阳两县的治安,有时甚至上下游应天府和宿州的案子也让他们追捕,并不归永城县管辖,而是直属亳州,有一百多厢军。魏涛原是禁军,因为年纪大了,被淘汰到地方,做了这里的巡检。在这里任寨主两年多,平平安安,无功无过。 到了大厅坐定,魏涛命人上了茶来,又吩咐兵士准备酒席。 杜中宵看手下的人都面露倦色,也想让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